资讯有故事|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助力非洲农业发展
他们将课堂从大学校园搬到田间地头,点亮“希望的田野”。
他们乐于向世界分享中国经验,积极探索能够在非洲发展的模式。
“中非科技小院”师生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2009年,中国农业大学在河北省曲周县建立全国首家“科技小院”,师生们扎根农村开展实用新技术研究和推广。从2019年开始,中国农业大学以曲周县为基地,开展“中非科技小院”项目,为非洲留学生提供农业实践学习和技术交流的平台。什么是科技小院?它又是如何发展而来并走向世界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教师和中外学生们。
非洲留学生在接受焦小强老师(图右)的田间指导后合影
中国农业大学教师焦小强从学生时期便参与到了“科技小院”的科研实践当中,现在的他负责“中非科技小院”项目。
焦小强:2005年的时候,我们学科进入到了快速发展时期,团队首席科学家张福锁院士开始琢磨我们专业是否有可能在农业生产一线发挥作用。当时,张院士带着老师们从北京到了河北曲周,我们就在曲周实验站住下来了。从2005年一直到2009年,我们住了4年。
在这4年期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田间研究,但是每年小麦收获的时候,我们都会看到实验站里的小麦产量跟我们小农户地里的小麦产量之间差别很大。我们就在想,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经过了几轮的讨论,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即在实验站的一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被当地的农户采纳。当时,我们就在考虑怎么去解决。张老师说,大家不妨进一步从曲周实验站走出来,住到农户中间去。那个时候,我们就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科技小院”。
非洲留学生在河北曲周向当地农民学习大豆种植技术
焦小强:随着“科技小院”的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也成为了“科技小院”的追求。2019年,以曲周实验站为基地,中国农业大学“中非科技小院”项目应运而生。项目旨在通过农业实践与技术交流,帮助非洲国家培养一批高素质农业人才。我们从非洲的8个国家招生了34名的非洲留学生,在“中非科技小院”进行培养。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非洲进行这样的探索?
焦小强:“科技小院”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就是探索以小农户主导的农业发展道路。中国和非洲的农业有特别多相似的地方,这就激发了我们要在非洲应用“科技小院”,为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探索一条新的路子。
非洲留学生在试验地监测玉米生长
记者:将中国农业技术应用于非洲农业发展,目前是采用什么样的模式?
焦小强: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对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在非洲招收年轻的有志于从事农业的一批研究生,他们在非洲获得本科学位,然后到中国来攻读硕士学位。我们设计的方案就是1+1+1的实践性人才培养方案。
记者:他们毕业之后都会回到非洲进行更深入的实践?
焦小强:是的。我们的学生回到非洲之后,很多都在非洲的农业生产一线开展研究工作。比如,我们2019级的毕业生萨德宁来自布基纳法索农业部,是一位农业推广员。到了中国之后,他学习了中国的谷子种植技术。回到非洲之后,他将在中国所学习的技术在布基纳法索进行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中国农业大学张俊伶教授在试验地教授非洲留学生杂草控制技术
记者:这些留学生来到中国,走到田间地头,有什么样的感受?是如何进行学习的?
焦小强:好多同学跟我说,来中国之前经常从教科书上看到,中国用占世界约9%的耕地养活全球约22%的人口。到了中国,真的感受到这个奇迹每天都在发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他们说,“到这儿来,就要跟中国的农民在一起,就要学习中国的先进技术”。留学生跟当地的农民进行了一对一的配对,就是一个农民带着一个到两个留学生进行技术学习以及实践,让他们体会从种到收的全过程,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
“中非科技小院”赞比亚学生戴维•穆腾丹戈
记者:接下来,“科技小院”还会有什么样的目标,会推动更多的“科技小院”在非洲落地吗?
焦小强:接下来,我们将会和联合国粮农组织、非洲当地的农业部以及在非洲的一些企业一起针对非洲的农业需求来建设更多的“科技小院”,同时为非洲当地培养更多的实践型的、愿意在生产一线扎根创业的青年。我们希望这种模式在非洲能够遍地开花,为非洲农业的绿色转型提供新的发展模式。
在实验室检测土壤肥力,到田间地头察看作物长势,与农户交流选种育苗经验,和农业专家探讨现代农业科技的推广普及……回顾在“中非科技小院”的实践经历,中国农业大学赞比亚籍留学生戴维•穆腾丹戈坦言收获颇丰。
非洲留学生和河北曲周王庄村村民在田地收拾小麦籽粒
记者:如何看待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
戴维:我在中国注意到的是,中国农业发展采取了多维度的方法。中国政府不仅专注于发展农业,提高农户的经营能力,而且还在农业(配套)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例如,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道路网络。农民生产了很多农作物,需要把它们有效地运输到中国的其他地方,这有助于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
记者:您将如何运用自己所学到的技能,助力你们国家的农业发展?
戴维:“科技小院”是一个创新性的延伸,拉近了农民和科研人员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把这样的方法应用到赞比亚的农业发展当中。我会回到赞比亚继续我的研究。我的计划是培训(赞比亚)农民配方肥料(技术),从地方开始,将来作为一个国家级项目进行扩大。一旦农民生产了农作物,我们就可以为他们创造市场。这些资源可以回馈给社区,改善他们的住房,改善农村电气化,在村庄里建造更多的学校和医院。我希望凭借我在中国学到的知识,能够改善(赞比亚)农村地区的生活条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采访丨葛鹏 杨琼
编辑丨葛鹏
主持丨葛鹏
制作丨杨晓蕾
签审丨安然
监制丨潘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