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承,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引领者。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实践,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以具体的实践活动为载体。现行的统编语文教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增加了传统文化元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深刻领会教材要旨,用好教材,在每一节语文课、课外阅读、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一、课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
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关资料图)
打开统编语文教材,传统文化元素扑面而至,大气磅礴的山水写意画、精巧逼真的传统剪纸、中国风浓烈的扇面造型、戏曲装扮的京剧人物……从内容安排来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章,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精神。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发现,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让传统文化精髓根植童心。
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教材蕴含的文化内涵。如挖掘有关文化常识、传统美德、文化背景、文化意趣、人物背景等。另外,课堂上还可以强化诵读,加强积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积累经典文化,利用课前、早读和课外阅读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诵读,让传统文化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在学生的灵魂深处夯筑起传统文化的殿堂。
二、营造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文化的集成,使墙壁说话,花草发声。通过精心设计,形成富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把传统文化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笔者所在的宿州市雪枫小学校园环境建设就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化墙”、草坪上温馨的提示牌、彭雪枫将军的塑像更增添了校园文化氛围。楼道也被利用起来,一些名言警句、书画都在这里悬挂,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体现了班级特色、艺术气息。班规的制定,教室的布置、班会的设计……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都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再将其内化为求知做人的基本态度和基本品质,岂不妙哉!
三、在鲜活的实践活动中落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依托统编语文教材,积极组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采访、朗诵、表演等,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路径和方式,使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鲜活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开展“亲近古诗文经典”活动,举行经典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赛,古诗文书画作品展,阅读古典名著、经典诗文,制作“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为主题的手抄报竞赛等。同时,以传统节日主题为核心,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有机融合一些生活素材和教材内容,让学生从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此外,结合实际,开展“寻访家乡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进本地的一些自然景观和代表性建筑,进行传统文化熏陶。
■ 张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