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国际陆港智慧平台投运,将带来什么?
四川在线记者 陈昊 文/图
4月12日上午,一辆集卡车行驶至成都铁路口岸卡口时,不到1分钟就完成办单、查验箱号等一系列程序,进入口岸。而原来,这套程序需用时七八分钟。
(相关资料图)
当天,在成都国际班列开行10周年之际,成都国际陆港智慧平台(简称“智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应用于数十个智慧化场景,进出口货物口岸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这也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建设进一步升级,将有效助力成都市“智慧蓉城”建设。
智慧平台投运仪式现场。
为何升级?
业务量日益增长 对流程和方式提出更高要求
“智慧平台经过系统的流程梳理、方案设计等阶段,系统搭建历时6个月,并进行了3个月的试运行。”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易铁兵谈起智慧平台建设过程时说。
为什么要升级?在易铁兵看来,近年来,成都国际铁路港业务量不断增长,成都铁路口岸、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区域吞吐作业量大幅增加,对与客户的交互模式、与海关的交互模式、与班列公司的交互模式均提出了新的挑战,对作业流程和方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开始对成都国际铁路港进行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升级建设。“智慧平台的正式投运,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实现陆港数字化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易铁兵说。
如何升级?
全流程协同作业 局部环节效率提升40%以上
智慧平台构建出一个基于整个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全流程全角色生态圈。“简单来说,就是把客户——物流企业、货代企业和贸易企业,以及海关、铁路、班列公司、运营企业等相关业务信息数据订阅到一个平台上,实现全流程协同作业,使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营商环境与服务质量得到极大提升。”易铁兵说。
在智慧平台运营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场站动态作业指标、货物发送统计情况等信息。“智慧平台坚持可扩展性、可复制性、可维护性的设计理念,在系统智能性、操作交互性以及手机APP功能性等多方面进行优化,目前已成功对接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数据互联互通,进出口货物运抵全程采用电子化申报,进场效率提升40%以上。”易铁兵告诉四川在线记者,依托平台信息化管理,实现货物进场信息前置,工作流程全数字化管控,场内箱位分配和计费自动化处理,客户可提前预约进场、自行拍照上传信息等。
“之前,很多程序都需要操作人员现场办理,智慧平台投运后,吊装司机就可以在手机APP上接单,按‘图’索‘骥’,外车司机也省去了排队等落箱的时间。”易铁兵举例说。
此外,在成都海关大力支持下,通过海关相关作业系统交互共享集装箱核放信息,客户可实时掌握通关与物流状态,体验感明显提升。成都国际铁路港核心业务、总体流量及操作进度均可通过可视化控制塔和数据动态监控呈现在中控大屏端,为管理决策提供最准确的信息。
将带来什么?
全链条监管服务 确保进出口货物管得住通得快
平台升级,需要多方合力。
“我们强化同成都国际铁路港各部门联动,深度参与智慧陆港平台的流程梳理、试运行、方案调整等各环节,以海关视角提供思路和优化建议。”成都海关所属青白江海关副关长颜毅表示,智慧平台的投运,有助于进一步构建全链条的监管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顺势监管、智慧监管、精准监管、高效监管,确保进出口货物管得住、通得快。
下一步,智慧平台还将与海关、铁路等相关系统深度融合,争取3年内与东盟、中亚多国的外贸平台系统打通接口,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便利度。同时,搭建内陆港多式联运服务平台、“一单制”金融服务平台等,助力成都国际铁路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陆海联运枢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