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厚流广·宾礼雅尚”,这个展览名称很古雅内容很现代
(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徐翌晟)昨天起 ,“积厚流广·宾礼雅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在外滩18号久事艺术空间对外开放,展览邀请了32位当代艺术名家与青年艺术家,展出50余件(组)用玉、大漆、陶瓷、金属等材质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媒介材质传统,而创作形式创新,主题聚焦于文化传承、理解和转换的焦点问题中,呈现形式丰富多样。
展览分为“万物自宾”“礼运大同”“崇雅黜浮”“兼技尚艺”四个展区。“万物自宾”取自《道德经》;“礼运大同”原本描述的是孔子的理想世界;“崇雅黜浮”出自《新唐书》指在文风上崇尚雅正,摈弃浮华;“兼技尚艺”是指技术与艺术并重。四个展区按照文化叙事的线索有序呈现,不同展区之间的精神气质有着巧妙的内在联系,可以体味到当代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
传统工艺与材料的现代创作应用,传统形式与现代观念之间的融合,写意抽象的艺术表现与传统具象的创作媒介的呼应,艺术观念和社会批评之间的分庭抗礼,形成了此次展览中的艺术对话,更碰撞出对种种艺术问题的深刻讨论。这种对话与讨论,很好地诠释出中国当代艺术创新的总体特点。
展览集中了中央美术学院老中青三代师生的作品,也广纳了各界具有卓越成就的艺术家创作。参展艺术家的身份跨度较大,参展作品的形式语言也天差地别,而这种多样性可以激发观众对于策展逻辑的思考。
比如隋建国的作品都是在中国本土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经络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具有明显的知识分子气质。吕品昌的作品将传统陶瓷的材料属性充分放大发挥,在手的塑捏、不同工艺的融合和火的催化实验中突破传统陶艺的边界,实现了传统媒材的现代性转换。而乔加的作品是大漆、麻布和木头的组合,传统材料拼接出当代效果。
策展人则通过展览,不断解析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当前时代中所具有哲学意义。展览中的艺术礼器与礼仪雅尚之间构成了相互阐释的过程。
“积厚流广·宾礼雅尚——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创作展”4月8日在北京开展,计划在上海、深圳进行巡展,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上海久事美术馆、北京壹美美术馆等协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支持。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