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日讯!一块大屏,卷到新高度
文 | 孙静
高端消费电子都有一个简单粗暴的价格门槛。比如PC行业的1000美元、智能手机行业的600美元,都是业内公认的产品高端化的基准线。
这条线,好比田径项目撑杆跳的那根横杆,越过了,起码说明品牌的高端企图已得到市场的初步认可。
(资料图片)
比如在电视行业,中国电视在欧美市场曾长期徘徊在500美元中高端的关口。不过就在近年,以海信、TCL为首的国产品牌,不断向那根「横杆」发起冲击。以海信为例,此前极少有中国品牌的消费电子产品在海外售价上能突破5000美元,但海信激光电视已经卖到3000-5000美元。
当然高价只是品牌完成「跳高」的结果,真正支撑企业向「高度」发起挑战的,还是那根细长而弹性十足的「撑杆」。无论手机还是家电,速生速死的消费电子产业更迭史一次次证明,这个「撑杆」只能是持续创新的引领性技术、行业顶级解决方案与工厂流水线的完美融合。
道理都懂,但中国品牌如何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完成纵身一跃,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技术路线中间作出抉择,并成为一条产业链中的keystone(注:拱心石),海信的实践样本为行业提供了一定参考价值。
01
「赶下一班车」
2023年1月,在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展CES上,海信展出了全球首款8K激光电视。
消息传回国内,一名知乎网友发帖调侃:「海信可能是德州仪器(TI)高端消费级DLP研发的最大推动力了。」
在投影行业,TI的DLP技术属于里程碑式的产品,这让TI一直处于独孤求败的位置。直到2020年,下游客户海信的一个大胆诉求,把TI带上一段痛苦的、与未来有关的自我颠覆之旅——
当时海信决定向8K激光电视挺进,但行业内还没有一颗8K显示芯片。
海信此时决定研发8K激光电视,很快引发质疑。一种声音认为,全行业还没人做过,这事海信做不成。
不过从消费电子产业的发展规律来看,技术创新经常引领市场需求,并由此缔造出一款款「划时代」的伟大产品。所谓「划时代」,本身凸显的便是技术或者设计的超前一步。
乔布斯在1983年展示了第一台苹果电脑后,曾被记者问到:「苹果电脑的需求调查结果是怎样的呢?」乔布斯不客气地怼了对方,「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在发明电话的时候是先调查了需求情况而发明的吗?」正是沿此思路,2007年苹果又发布了划时代的智能手机iPhone。
海信做8K激光电视,同样基于自身的技术信仰:从技术演进来看,相较于4K,8K分辨率在还原真实世界时,可以做到纤毫毕现,是更为极致的行业解决方案。同样一帧头发的影像,用户在2K电视上看到是一缕一缕的,在4K电视上是一股一股的,8K电视上是一根一根的。
同样是8K,嵌入不同显示技术方案,特色也不尽相同。虽然8K液晶产品已上市,但海信相信,激光显示是8K显示的最佳载体,依据是其发光效率并不会随着分辨率增长而降低,甚至还可以得到提升。同时,由于激光显示技术没有物理尺寸的限制,可以轻松实现百寸以上超大尺寸显示,使8K超高清画质特性充分展示出来。而从消费趋势上来看,超高清大屏、巨屏将是主流。
还有一个合理解释是海信高层从未对外袒露过的——来自下一代技术路线引领者的危机感。
这种危机感可以说是国产电视憋屈历史与电视行业焦灼现状的杂糅:从CRT时代到液晶平板再到OLED,核心显示技术工艺从日本的索尼、东芝转移到韩国的三星、LG,跟中国企业始终不沾边。控制不了上游面板的坐地起价,上百家国产电视处处受制于人的同时,只能窝里斗,靠连年价格战抢市场。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拖死了几十家电视企业,也让幸存者认识到,中国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在液晶走向产业周期的下半场之时,海信一边以ULED同台竞争,分享成熟市场的红利;一边布局技术难度系数更大的激光显示路线。
这条路线日韩企业还没有插上旗帜,中国企业有机会成为技术标准的定义者以及「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领跑者。典型的「赶下一班车」视角。
但前提是领跑者有能力推进技术的快速迭代、产品的持续升级;否则危机随时可能会降临。
消费电子产业有太多这样的前车之鉴:发明液晶显示技术的是美国显示巨头RCA、西屋电气,但实现液晶产业化的是日本企业夏普、NEC和东芝;OLED产业化的最早尝试者是日本先锋,但用这项技术打开全球市场的是韩国「双子星」三星、LG。
即便处于市场领先地位,「被夺走一切」的危机感时常让三星第二任掌门人李健熙感到夜不能寐,他在2010年时曾对记者坦言,「十年后,三星现在世界第一的产品有可能都会消失。」
强调技术立企的海信,自然也需要从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品成功中获取「安全感」。从这个维度来看,海信在4K激光电视之后马不停蹄地投入8K研发,将中国显示技术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制空权争夺卷到了新高度。
02
竟然做成了
投入前沿技术研发其实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
上世纪60年代,在黑白电视盛行之际,索尼耗时7年开发了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这项技术研发难度之大、时间跨度之久,差点儿耗尽了索尼家底儿。当时的索尼,破产与封王仅一步之遥。
而日本先锋在OLED产业化中迟迟看不到大规模需求,选择中途放弃,由此让LG有了可乘之机。
海信做8K激光电视,其间承受的风险也不低。同样是8K电视,液晶与激光显示的难度不在一个量级。液晶显示技术已有25年的产业链积累,激光电视的历史总长度只有区区六七年。
如果说做4K激光电视时,海信还可以借助上游相对成熟的技术储备资源;到了8K,完全是一片白茫茫的无人区。核心部件中,8K显示芯片、超短焦镜头、激光光源都需要全新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过往积累几乎清零。下游只能跟上游联合开发。从分辨率上来看,8K相当于4K的4倍、1080P的16倍,但产品研发过程中的难度与痛苦指数远不止4倍、16倍。
海信激光显示公司首席科学家刘显荣透露,仅和上游企业联合定义8K显示芯片技术方案环节前后就持续了小半年,双方在不同的方案之间反复比较和抉择。每一个决策背后都隐藏着不可知的风险。
更难的是超短焦镜头的研发。研究人员电脑上的一个光学参数文档,一页表格就有几百个参数,整个文档超过20页,汇集几千个参数。
「8K激光电视的超短焦镜头大概是民用领域难度最高的镜头。」 刘显荣打了个比方,一部手机大概用到3到4片镜片,普通照相镜头里大概用到6到8片,高端单反是13片左右,8K激光电视的镜头起步就是在20片,而且镜头里面各种固定的结构件高达上百个。
搞定设计方案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因为更多的突发难题会在制造过程中等着工程师。超短焦镜头属于超精密加工,海信4K激光电视要做到微米级物料控制精度及镜头装调精度,机械加工达到了接近极限值的10微米精度,镜头装调精度达到5微米。而8K激光电视对精度要求更高。「50毫米直径的一块镜片,从内部到外部,每一个点的尺寸误差距离设计不能超过一个微米。就相当于跑五公里,你的波动不能超过10厘米。」
这样的一颗镜头,海信与日本合作伙伴磨了近两年时间,最终才实现产品的成熟化。
从原理打通到实现产业化,8K激光电视前后用了3年时间。项目负责人吴超记得团队遇到的每一个工程问题:「一路没有同行者,我们不知道问题怎么来的,也没有别人可问,只有自己摸索。」
时任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总结:「企业在自主创新中有所收获,必须耐得住两种寂寞,一是要耐得住资金投入的寂寞,要持续不断地投入,不可急功近利。二是要耐得住人才投入的寂寞。技术人员不要因为今天努力了,明天还见不到成果,就灰心丧气,这两种寂寞,缺一不可。」
所幸,吴超终于等到电视「点亮」(注:联合调试)的那一天。当工程师换上一个小小的电阻,花屏瞬间出现了8K画面。远程办公的美国合作伙伴欢呼起来,一个人告诉吴超:感觉就看着你们打了两年的超级马里奥,一关一关的,终于给打通关了。
2023年美国CES开幕前,吴超在朋友圈转发了一张8K激光电视即将亮相CES的海报。很快,同行们的微信、电话哗哗涌进来,「这么难的事,你们竟然做成了。」
03
成为keystone
拱道建筑最顶部,都会有一块梯形石头,即keystone。楔入这块石头能将整个拱圈挤紧,让所有石头都固定在位置上。
许多产业都有这样一块「拱心石」,比如智能手机里的苹果,电动车赛道的特斯拉。在激光显示领域,海信正成为这样的角色。
2020年立项做8K激光电视时,海信能调动整条产业链资源便与此有关。「这是一项从来没有人做的事业,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干,但海信的决心以及技术公信力,吸引了合作伙伴的加入。」海信激光显示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钟强曾如此总结。
客观来说,从单色到双色再到三色激光,从2K到4K再到8K,海信似乎从未放弃技术投入的决心,反而加快带领行业用产品迭代,一起养育未来。
由于激光显示路线少有前人探索,为了扶持生态,先行者只能很拼,比如既出钱又「出人」。海信曾出资扶持零部件企业的研发生产,至于生产出来的零部件,供应商也可以卖给其他厂家。
中国乒乓球的养狼战略也曾在激光显示行业复现。钟强曾被派去海信竞对——另外一家激光电视厂商那里去帮忙,帮助他们建立激光电视的销售体系和产品规划。这在其他行业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目前,激光显示产业上下游共有1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除了海信,长虹、峰米、极米都是主要玩家。在2023年CES上,三星也带去了超短焦激光投影产品。德国相机公司徕卡则展示了与海信合作开发的徕卡Cine 1激光电视。
徕卡CEO Matthias Harsch此前谦逊地说,「徕卡一直有兴趣进入增长强劲的激光电视市场,但如果没有海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海信已成为激光电视的全球先驱。」
这应该是第一次中国电视企业跑到了日韩企业的前面。
从当下看,产业格局、上下游生态甚至终端用户,正共同校验技术路线的成功与否——
根据调查机构洛图科技(RUNTO)发布的《2023 年全球高端电视及显示器市场发展趋势》报告,高端电视的显示技术格局已经形成,OLED、Mini LED和激光显示将是接下来相当长时间的主流技术。
今年一季度,海信激光电视在德国同比增长160%,在英国同比增长96%,在意大利同比增长94%。
04
尾声
英特尔传奇CEO安迪·格鲁夫曾经说过,战略转折点的「点」是误用,它不是一个点,而是漫长的、艰辛的奋斗。
中国电视产业的转型曾历经艰辛。当年不仅海信一家厂商厌倦了为微薄利润争规模、打价格战。许多厂商都寄希望于技术突破,向高端攀爬,如三星、LG一般掌握行业话语权。
但底子薄弱的技术追赶是充满风险的。为了从低质低价转向品质高端,1993年的三星电视可以不吝投入,背后离不开来自三星半导体业务的巨额利润的支撑。
中国家电企业的转型没有这么从容,长年价格战的行业能留下多少家底呢?原本一些国产厂商想要走捷径——通过合资办厂、引进产线的方式来追赶先进,结果却陷入「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再去引进」怪圈。那种处境像极了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所形容的「跟在别人后面吃土」。
海信能够从残酷竞争中杀出来,多少与战略定力有关。2004年海信电视跃居中国彩电第一,靠的就是坚定高端战略,全面押注平板。为了站稳高端,海信十多年前就提出要自主创新,开始画质芯片、ULED技术以及激光显示的研发。
关于这个家电品牌,普通消费者更多是从出货量排行以及高调的体育赛事营销中感受到品牌的存在感;至于其对技术创新的坚毅,许多细节是不为人知的。但恰恰是对这部分的拆解和探究,有利于为同样需要转型的制造业同行提供一定参考。
因为在制造行业,没有企业是一夜成名的。芯片、手机、电视、电脑都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支撑起一个企业的高端战略。
对于想要领跑的企业而言,技术创新不是百米短跑也不是万米长跑,是一场永无尽头的马拉松。
而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