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消费金融第一股”,马上消费金融仍有“难题”待解
在消金赛道,马上消费无疑是佼佼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但不同于另外几家头部消金公司,马上消费既没有全国性商业银行的背景,也没有背靠大型互联网平台,全靠自己“打拼”。
经过8年的奋斗,马上消费的成长也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2022年财报显示,全年马上消费实现净收入135.30亿元,同比增长14.48%;净利润17.88亿元,同比增长29.34%,两个核心指标保持双位数增长,与招联消金、兴业消金共同组成“消金三巨头”。
对于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马上消费董事长赵国庆谈到了数字化能力建设,“疫情影响之下,非接触式金融服务需求渐盛,能够满足客户日常金融业务诉求,同时保障业务平稳运行。而这需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智能化的技术手段,促进线上成为服务的核心营地。”
事实上,早在2019年起,马上消费就推进开放平台战略,形成以科技、风控、智能客服等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字化服务,从后台走向前台,从自营走向开放,逐步形成“自营+开放平台+金融云”战略方向。
群狼环伺下,马上消费能脱颖而出,这8年做对了什么?
01
自营已为行业共识,马上消费有所建树
据公开资料显示,马上消费2015年6月正式开业,是一家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持有消费金融牌照的科技驱动的金融机构,先后引入重庆百货、重庆银行等国有股东,以及物美集团、阳光保险、浙江小商品城等社会化股东。
资本市场总是令人憧憬,马上消费也不例外,试图冲击“A股消费金融第一股”。
早在2020年9月,重庆银保监局批复同意马上消费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2021年初,重庆证监局公示辅导备案信息,马上消费金融已与保荐机构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签订辅导协议,拟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本以为胜券在握,但随着中国银保监会的一则公告,彻底将马上消费上市的希望给浇灭了。
2021年6月,中国银保监会发文称,因存在营销宣传夸大误导、产品定价管理不规范、催收管理不到位、合作商管理制度不健全、联合贷款管理不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不完善“七宗罪”,马上消费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近期又有传言称,马上消费已选定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辅导。但随后马上消费澄清消息不实。
当然,马上消费冲击IPO的勇气源于自身强大的实力,而“自营+科技”成为其跻身头部消金公司的最强杀手锏。
事实上,自营已成为行业共识。在竞争日益白热化的当下,金融机构如果还继续过度依赖外部渠道,忽视自身能力的建设,就可能将命运掌握在渠道手中,难以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会在未来丧失领先的可能。
深知这点的马上消费,把自营能力建设放在重点位置,如上线自营平台安逸花APP,多个数据指标在同行业位列第一。根据易观分析发布的2023年第1季度消费金融APP活跃用户规模TOP10榜单显示,马上消费旗下安逸花APP活跃用户规模高达3944.72万人,霸居榜首,也成为消费金融领域仅有的两个活跃用户量破千万的APP之一。若将时间拉长,安逸花APP此前在多个季度、半年度的榜单中活跃用户规模都位列第一。
此外,马上消费还打造自己的风控系统、客服系统等,将自营能力融入用户全生命周期中,组建的300人风控团队,不仅可以精准识别用户身份,还可以将欺诈行为拒之门外,为真正有金融需求的用户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部,有专门的坐席和机器人解决用户所需等。截至目前,马上消费服务的客群已经超过亿级,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帮助超700万用户创建信用记录,累计服务农村用户3180万人、服务县镇用户3778万人。
02
科技是支撑,贯穿全流程
马上消费安逸花APP大赚眼球的背后,不仅依托其自主经营实力,而且与强大的科技实力密不可分。
好巧不巧的是,这与政策要求再次不谋而合。
根据近日银保监会非银部发布的《引领消费金融公司规范有序发展》显示,消费金融公司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成功打破物理网点地域局限,服务半径迅速扩大;智能识别并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服务需求,客户体验逐步优化;搭建自动化与标准化的风险识别、反欺诈、贷后催收和系统运营体系,运营效率逐步提升,数字科技与金融业务融合程度持续深化。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放线上贷款2.4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比例为96.17%。
马上消费自营实力的背后,首先是科技的自主研发。
自成立以来,马上消费就重视科技研发,每年都会将至少5%的收入投入到科技研发之中,累计投入30多亿元。截至2022年底,马上消费技术研发团队2000人,占比在70%以上。
“努力就会有收获”,马上消费也最终收获了数字化投入带来的自营能力提升的回报,从0到1构建自己的数字化能力闭环,至今已经超过1000余套核心技术系统,已自建全套能力——自主研发能力、自主风控能力、自主获客能力,以及自主贷后管理能力等,并已开放分享至全行业。
马上消费在数字科技赋能精细运营层面也一直走在行业前列,科技精度的理念也贯穿于其贷前、贷中、贷后服务全流程。目前马上消费已累计申请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发明专利1000件,其中仅人脸比对、活体检测、声纹识别、OCR识别等身份识别技术领域就掌握了超百项专利。
举几个例子,马上消费身份认证识别率高达99.99%,日调用超过55万次,进入银保监会一类成果;风控审批实现秒级审批,拥有超10万个风控变量,100%数据决策,实现精准风险定价;智能客户服务一次性接通率高达97%,意图识别率达95%,一次解决率约90%。
03
频被点名和处罚,还涉嫌高利贷
众多周知,消金赛道越来越拥挤,不仅有科技巨头参与,而且还有各类型银行、小贷、保理等公司加入,竞争愈发“白热化”。
马上消费在“狂飙”的背后,也留下了一地鸡毛。
就拿最得意的产品安逸花为例,饱受市场“诟病”,更是被监管点名。
中国银保监会明确指出,马上消费安逸花APP宣传存在夸大误导,首页有“超低利率”的宣传表述,实际贷款年利率为7.2%-36%。“极速放款权益”弹窗显示“免费领取”,点击则将消费者导入联合贷款审贷流程。
看似低至7.2%的利率,实则常年徘徊在利率红线边缘。根据中国货币网发布的《安逸花2023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支持证券信用评级报告》显示,安逸花消费贷的加权平均利率为23.80%,利率在23%-24%的贷款数量近25万笔,占所有贷款总笔数的98%以上。
虽然马上消费利率未踩到监管的合规线(24%),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此前安逸花就曾被曝贷款最高利率高达36%。
另外根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马上消费因安逸花高额利息引来诸多投诉。
据一名投诉者称,“2023年3月7号和8号在安逸花平台借款10000元,分12期,本金利息共计将近11400多。本人在4月8日还了第一期945元,在5月8日时,打算提前结清,客服说必须付完第二期的945才能办理提前结清,于是在5月8日我又付了945元。于是客服给我答复,计算我还需要再付8700多,也就是8700 945 945两个月我就要还10600多,利息太贵。”
不仅如此,马上消费还因暴力催收、虚假营销、恶意诱导、泄露用户信息等频频被投诉。截至6月6日,马上消费仅在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就高达6万多条。
资料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更严重的是,马上消费还多次被监管处罚。
2017年,马上消费金融因违反征信业的相关条款,被央行重庆营业管理部罚款39万元;今年3月底,又因贷前审查不审慎以及对委外催收机构管理不审慎,被中国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罚款100万元。虽被罚金额不大,但马上消费背后所牵扯的违规事项却值得深思。
不以规模、盈利论英雄的马上消费,是时候向质量转型了。
内容来源:博望财经
文|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