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信访”!诸暨赵家镇解决矛盾有一套-世界速讯
杭州日报讯 初夏的诸暨市赵家镇,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在该镇花明泉村的议事厅,干部群众摆起了“龙门阵”。在畅所欲言间,村民们生活中的烦心事、糟心事便一一化解开来。
信访工作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近年来,赵家镇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探索矛盾预防化解新路径,成功创建“零信访镇”。事实上,赵家镇解决矛盾的战略思维,在于以群众为中心,在于基层治理领域的再下沉、再升级。
(相关资料图)
如今的赵家镇,矛盾少了,村庄美了,村民更富裕了,勾勒出一幅新时代乡村生活的美好模样。
“山娘舅”上门,巧解邻里“千千结”
赵家镇花明泉村民风淳朴,在“枫桥经验”的熏陶下,干部群众历来有矛盾不上交的习惯。不过,因邻里和睦而闻名的花明泉村,也曾面临“成长的烦恼”。
“行政村合并后,在产业发展、群众法治意识强化等因素影响下,2013年开始,村内信访数量开始增加,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困惑和压力。”花明泉村党委书记何伟忠坦言,“改变迫在眉睫。”
首先是强化网格管理——按照自然村为单位划分大网格,再按照50户为单位划分微网格,让群众有事找得到人;其次,成立“山娘舅工作室”,从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群体中选任“山娘舅”,深度参与村级纠纷调解等工作。村民间若有矛盾,网格内解决;解决不了的,让“山娘舅”出马把脉。
“矛盾化解就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些纠纷靠法律化解,有些靠村规民约,有些就要靠人情感化。”在何伟忠看来,要快速解决信访矛盾,在法治主导的基础上,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协助支持。
“山娘舅工作室”成立后,“山娘舅”们上门入户,成功把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家门口”。“村民何某与赵某是邻居,何某认为自己围墙前面的竹园地块有路可以走,但赵某对此不认可,双方多次产生口角矛盾。”何伟忠回忆,当时参与调解的“山娘舅”多次上门,前前后后花了两个多月时间,摆事实、讲道理、说情由,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近年来,花明泉村推动“德治、法治、自治”相融合,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保持低位运行,还成功创建诸暨市“零信访村”。“其中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完善了村规民约。它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民间法’的作用,是实现村民自治的主要途径。”何伟忠介绍,对于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会暂缓其党员发展、建房审批等权益。此外,还不允许他们参与村庄的节日活动,比如拳棒队、舞龙灯等。“这关系到大家是不是把你当成花明泉人,比经济利益更重要!”
“香榧破题”,村美业兴东风劲
“信访工作就是群众工作。”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说,“我们通过干部下村接访,到群众家门口听民声、汇民智,架起民心与民生的桥梁,就地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村社发展、民生遇到的难题,促进矛盾不上交、乡村更和美。”
不久前,赵家镇宣家山村也和平解决了一桩山地纠纷。村民宣某向村里反映,自家承包的山地被他人种上了香榧树。接到反映后,村党总支书记宣锋立即组织所涉的村民组长、村级调解员等现场踏勘情况。由于年份久远,山界模糊,在多次商议后,最终大家一致同意按照村里沿袭下来的不成文规定界定。
“按照我们村里的老习惯,组与组之间是以陇为界划分下来的,所以种了三棵香榧树的地方是宣某的。村民们最后达成协议,握手言和。”宣锋说。
据了解,宣家山村80%的村民从事香榧产业,全村榧林面积达11000余亩。“香榧是村里世世代代的产业。我们也把村里预防化解矛盾、解决信访纠纷的方法命名为‘香榧工作法’。”宣锋说,香榧作为“三代果”很是“娇气”,采摘的时候不能用杆子打,要一颗颗摘;发酵后熟则对湿度、温度很讲究,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这与调处矛盾纠纷非常类似,要不怕辛苦,要充分耐心,才可能会成功。”
如“香榧工作法”一般,近年来,赵家镇通过领导干部下访接待、调查研究、定期研判,运用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自治组织,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逐渐形成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赵家样板”。
信任一旦建立,就可以转化成干群齐心求发展的动力。数据显示,去年,赵家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456元,较上年增长约5%。 值得期待的是,被“枫桥经验”所不断滋养的赵家镇,还将不断实现新的“进化”,为当地百姓叩开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门。